总台春晚
无锡,用山水定义江南之美
元宵晚会
无锡,用园林讲述江南之雅
于是,在镜头中
我们看到了引以为傲的江南意象
——园林
一扇门、一面墙
一座桥、一方亭
一章一回,曲折萦纡
借山石,依水泽,花木交错
园林,是中国人精神的诗意之所
不出城郭,而获山林之趣
历代士族缙绅、文人雅士
借山水、建草堂、造别墅、筑精舍、构寺观
江南园林,起源于两晋南北朝,在唐宋逐渐成熟,于明清达到鼎盛。
江南园林,是文人墨客遗落人间的诗眼,是山水长卷里最灵动的留白。
千年后的今天,步入其中
依然能遥想当年
吟风弄月、曲水流觞,是何等风雅
“取欢仁智乐,寄畅山水阴。”
这是王羲之与朋友唱和互答的诗句,意在劝慰朋友,人生短暂,不如寄情山水,得其乐趣。后来,营造这座园子的主人,从诗句中拈出“寄畅”二字,为这座园子命名。从此,“寄畅园”之名沿用至今,为人们带来无尽乐趣。
园林中的一石一筑、一草一木,无不寄托着园主的情与趣。寄畅园初建于明正德十五年(1520年),由北宋词人秦观后裔、明代尚书秦金所建,初名“凤谷行窝”。随着秦氏家族的世代传承,寄畅园经历了多次扩建与修缮。嘉靖三十九年(1560年),秦瀚及秦梁重修寄畅园,并改称“凤谷山庄”。至万历十九年(1591年),秦燿因朝政失意,寄情山水,对园林进行了大规模的疏浚与改建,并改名寄畅园。
明代宋懋晋曾绘有《寄畅园五十景》,园中介如峰、知鱼槛、七星桥、八音涧、九狮台、鹤步滩等景观,自然和谐、灵动飘逸。
虽由人作,宛自天开。
寄畅园独特的山水布局和精妙的造园艺术令康熙、乾隆都动了心。祖孙二人每次下江南,均在寄畅园驻跸。乾隆还绘图带回北京,在万寿山东麓仿建一园,命名为“惠山园”,这便是今日颐和园中的谐趣园。而今,寄畅园中保存着康熙“山色溪光”、乾隆“玉戛金枞”御书石匾额各一方。
江南园林何其之多,为何独寄畅园备受青睐?
寄畅园,胜在人杰。秦家代有才人,家族子弟科举考试屡屡胜出,使得这座名园在四百多年中从不曾易主,最大程度保存了园林原貌。这个园子,便是“十年树木、百年树人”最好的诠释。
寄畅园,胜在水,“天下第二泉”闻名天下。当年,茶圣陆羽为了一泡好茶,将天下水分为二十等,列惠山泉为二品,并说“茶得此水,皆尽芳味也”,又为这里增了一趣,就连苏东坡,都要专程跑到这里来,“独携天上小团月,来试人间第二泉”。
寄畅园,胜在音律。因山就利,创造性地将惠山泉水引入园中,又设了八处奇石阻拦水路。如此一来,当泉流过,环佩叮当,便形成自然的八音涧。
寄畅园,胜在格局。惠山脚下,一座座祠堂密集分布,错落有致。每一座祠堂,便是一个姓氏。每一个姓氏,便是一个望族。慢慢行,细细看,便能明白江南文脉原来汇聚于此。
建造戏台,引戏入园,江南人的情韵与雅韵,深藏于一座座园林之中。
在无锡,园林的高妙之处,不是玲珑剔透,极尽精美,而是一座座戏台的巧妙设置。
戏台回廊水榭的声学设计,暗合戏曲的表演需求。园林建筑则通过框景、借景等手法形成天然舞台,水面反射增强了音效,体现了空间与艺术的协调统一。
未见其人,先闻其声。耳畔传来了浅吟低唱,与风声、水声、鸟鸣声交织出了无与伦比的美妙乐章。
“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”
“红豆生南国 种一万年的相思 月照彩云归 愿天涯共此时”
“东风低绿枝 长相思忆 蓦然间回首啊灯火阑珊里”
……
从寄畅园到薛家花园,在天然舞台,于古戏台上,青年戏曲演员李云霄、李梦恒与美声男高音蔡程昱以一曲《相思》,传递出绵绵古意,园林也因此增添了些许韵味。
其实,寄畅园自建成以来,就是人文聚集之地,秦金在园内续结碧山吟社,后世秦松龄也曾和顾贞观、严绳孙、秦保寅等共结“云门诗社”,秦园中也留下了他们的吟咏酬唱。
自明中期开始,以江南为中心的昆曲家班空前繁荣,达官显宦、富贵乡绅,无不组建家庭戏班。清朝顺治年间起,秦家人便倡导昆曲艺术,经常邀请昆曲大师入寄畅园演出,秦氏寄畅园昆班享誉江南。
园中戏,戏中园。
园林与戏曲高度匹配。两者在空间叙事、美学法则、文化象征等维度互补共生。
而今,无锡不断引戏入园,延续着中国独特的“景观戏剧”传统,更认真实践着“天人合一”的东方美学智慧。
山水楼台,粉墙黛瓦。良辰美景,独抒性灵。园林、建筑与戏曲完美融合,让游人沉醉于无锡园林那朝飞暮卷、云霞翠轩中,感受艺术与自然的和谐统一,享受古今交融的全新体验。
从商周的“囿”、秦汉的“苑”,到晚明的“园林”,及至今日,仍被人心心念念的“园”,是什么样子?
在无锡,你会恍惚
是园在城中,还是城在园中
走着走着人们发现
无锡,本身就是一座大公园
不局限于山石花木、池舟莲鹤、亭台楼阁之间,城市绿地、现代游园、滨水绿道、口袋公园……无锡满城皆园、处处见景。
而那些曾经的私家园林,更早已向公众开放,并且成为各具特色的公共文化空间。一座座园林,在保持历史肌理的同时,历史文化被激活,社会价值被重构,成为当代人可触摸、可参与、可再创造的文化生命体。这是无锡对于文化遗产保护与共享的重要实践。
城市,盛极而雅。
江南人自是胸怀宽阔,风雅入骨。
寻幽、酌酒、抚琴、莳花、焚香、品茗、听雨、赏雪、候月这“九雅”,是指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、对诗意栖居的追求。
盛极,才能雅
盛极,自然雅
太湖明珠,江南盛地
吴韵今风,满城风雅
日出江花红胜火
春来江水绿如蓝
能不忆江南?
自然的山,精美的水
凝练的园,巧妙的景
在这里,江南园林的韵味被诠释得淋漓尽致
让人无数次爱上江南
爱上这片土地上的每一处美好
所以,当然是寄畅园
文章来源:@无锡日报